【
仪表网 仪表研发】 12月23日10点17分,我国首座铅基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启明星Ⅱ号”在原子能院实现临界,这是我国在铅基重金属冷却快中子反应堆的创新研发方面取得的关键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加速器驱动次临界系统(ADS)研究完成又一个重大节点,也标志着我国在核反应堆新一代零功率装置研发领域达到先进水平。该装置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的支持下,由原子能院和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历时四年联合研制成功。
中国科学院院士詹文龙、中国科学院重大任务局副局长徐帆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徐瑚珊,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科技与信息化部主任田佳树,阮可强院士、徐銤院士,原子能院院长万钢、副总工程师张东辉、科技委主任柯国土、顾问赵志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院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在现场见证了临界过程。
ADS嬗变系统可以使长寿命高放核废料嬗变为短寿命低放核废料,同时减小体积,对于解决“核废料安全处置”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上尚未有ADS嬗变系统工程化应用的先例,该装置将为ADS嬗变系统工程化研究提供关键实验数据。我国长期持续开展ADS研究,是在核能发展大局下,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对核废物处理处置提前布局谋篇的战略性举措。
我国的ADS研究,先后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始于1997年,第二阶段始于2011年,第三阶段始于2015年。“启明星Ⅱ号”是ADS研发第二阶段的重要成果。此前,零功率装置“启明星I号”在国家973项目支持下,于2005年7月在原子能院研制成功,并成为原子能机构开展ADS试验研究的基准装置。
“启明星Ⅱ号”装置创新性地采用水堆和铅堆“双堆芯”结构,通过
控制系统选择灵活切换,达到双堆芯的分别快速启动,以实现基准检验与工程验证的双重功能,保证监测技术与测量数据的可靠性与性。该装置是以不同富集度的固体铀棒栅作为核燃料,以水或铅为介质的多功能反应堆物理综合实验研究平台,具有固有安全性、堆芯灵活可变性、操作控制可视性、测量准确性等特点。
“启明星Ⅱ号”装置建成后,可以用来开展多系列的ADS反应堆物理静态与动态参数测量实验、堆靶耦合特性实验和反应性监督测量实验,是将来ADS系统工程化的设计程序和数据库的基准验证平台、测量技术测试验证平台和研究人员教育培训平台。
(原标题:我国首座铅基ADS核反应堆零功率装置达临界)